马龙与樊振东收入的差距,主要来自广告收入。随着樊振东战绩的突出,未来收入会很快增加。
一、广告收入
根据《体坛周报》公布的2016年中国体坛财富榜,张继科以6000万的收入屈居第二。这两年是张继科成绩下滑,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4-0战胜卫冕冠军张继科登顶。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第九位大满贯球员的同时,实际上还完成了全满贯的伟业。英国著名体育传媒公司公布的2017年世界50大最具市场潜力运动员,马龙排在第48名,是唯一上榜的中国选手。奥迪、红双喜等代言费应该不少于八位数。所以马龙的广告收入应该与张继科差不多,每年5000万左右。
二、工资收入
马龙和樊振东预计一年个人工资在120万元左右(兵羽中心规定特级运动员工资在80-120万元)。
三、乒超收入
乒超收入可细分为薪水、出场费以及赢球奖金三个小块。现在乒超联赛对于球员划分的很厉害,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是一级球员,而在奥运中拿金牌的国乒主力就成了特级球员。特级球员年薪80-120万,出场费1万,赢球奖3万5,这是有明文规定的。马龙这样的特级球员,每年乒超的收入可以稳定在200-300万之间。而樊振东200万左右。
四、国际比赛奖金
一次比赛冠军10万美元,20万美元不等。
马龙和樊振东这样水平运动员拿三、四次冠军不成问题,300万元人民币左右。
马龙和樊振东的收入是多少?这个问题也就是闲聊聊,估计除了他们本人清楚,别人也就是当个话资说个大概。个人认为他俩的收入是有一定差距的,因为每个人参赛情况和一些商业活动不同收入肯定不同,马龙可能多些。但要说在中超联赛上估计他们的基本收入大概是一个档次的,每个俱乐部对队员是有个分档的,马龙、樊振东在俱乐部都是领军人物,工资肯定是最多的,另外两人收入就是出场次数和胜率,估计两人也差不多少。具体中超一个赛季收入(不含国际比赛收入)是多少,涉及各俱乐部商业秘密,不便了解。但在乒乓球友圈内闲聊,都说他们仅在联赛的收入估计在300万至500万之间。
对于乒超运动员的收入,乒协有限薪政策,每个级别的运动员都有一个收入区间,特级运动员的收入在50万-120万人民币。在运动员的级别中,特级运动员是最高等级,2017赛季乒超联赛共有7名男子运动员被划为特级,樊振东、马龙高居特级运动员的前两位,毫无疑问,二人在乒超的收入处于最高等级。
显然,对于樊振东、马龙这样的国宝级运动员来说,一个乒超赛季的收入肯定会突破120万元。毕竟,120万的上限只是基本工资,这是乒协的硬规定,基本工资不能突破这条红线。但是,运动员的出场费、赢球奖、名次奖等各项奖励,却是俱乐部说了算。一个乒超赛季短短三个月,樊振东、马龙这种级别的运动员,收入不会低于300万,甚至有可能达到500万。
举一个广为周知的例子。2015年乒超联赛,张继科与山东鲁能俱乐部闹矛盾,经过媒体报道之后,引起了高度关注。
根据乒超联赛规定,每个赛季前,俱乐部需要和运动员签一个薪酬补充协议。在鲁能为张继科提供的《薪酬数额补充协议》上,列明了张继科的赛季基本工资是57.88万元,同时写明了出场费为1万元/场、胜场奖为3.5万元/场。不过,没有标明张继科的赛季奖金。按照乒协的说法,双方的劳资***就出在了赛季奖金上。
显然,张继科和鲁能在赛季奖金方面没有达成共识。那时候,鲁能高层曾私下发牢骚,乒超联赛只有三个月,这么短的时间拿出500万奖金给一个特级运动员,实在是太不划算了。结果,随后的2016赛季和2017赛季,张继科都没有参加乒超联赛。
乒超联赛对绝大多数国家队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,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。毕竟,国家队队员的身份只是一个荣誉,而球员的工资、奖金均来自地方队,他们除了参加国际比赛能赢取奖金外,平时并不从国家队开支。
马龙是世界著名的中国乒乓球队员,樊振东则是后起之秀的中国乒乓球队员。二人在国际乒坛声誉很高。那么,马龙和樊振东在中国乒超一个赛季收入是多少?实则上,不是本人谁又能知道的那么非常详细呢?而所有的一切也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。所以,两人在彼此的收入上,从知名度和历史战绩,国际排名马龙则比樊振东略胜一筹。因此,在国内乒超的赛场上马龙肯定比樊振东的收入要高出一些。这点无可厚非。比如队员每月的基本工资,出场费,赞助商奖励,单场取胜奖金,进前四名奖金,至夺冠名次奖金等。初步计算一个乒超下来,每人也应该六、七百万左右吧!这还不算其广告收入。不过,运动员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巨大的,付出有所回报无可厚非!和其每个赛季的收入相比,而更让国人们关注、让国传振奋和骄傲的是,中国乒乓球队员在国际的乒乓球赛场上,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!高高飘扬!这才是王道!霸气!英雄!王者!更值得全体国人予以极大的关注和大加称赞!好样的中国乒乓球健儿并大加赞美!谢谢了!
乒超联赛号称"乒坛NBA",联赛成立以来逐渐引入赞助商和民间资本,大大提升了乒乓球运动员的收入,也激发了球员们的积极性。早期运动员在联赛中的收入比较少,比如上世纪90年代,刘国梁和孔令辉一个赛季乒超联赛的收入大约为30万左右(那个时候其实也不低了)。
乒超联赛发展到今天,虽然关注度有所下降,但是球员的收入却只增不减。举个例子,2018-2019新赛季乒超联赛摘牌会上,马龙转会到山东鲁能,费用高达925万。
具体到运动员的收入上,乒协还是有明文规定的,收入主要分以下几大块:一个是基本工资,一个是出场费,一个是胜场奖,还一个是赛季奖金。一般来讲,基本工资特级运动员50万-120万,上限120万封顶,出场费1万/场,胜场奖3.5万/场,赛季奖金取决于俱乐部的资金实力和球员的实力。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土豪俱乐部,他们给球员开出的奖金至少7位数。
对于马龙和樊振东这种特级运动员,历时三个月的乒超联赛结束后,正常情况下300万-500万的收入是不成问题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马龙在新赛季乒超联赛因为伤病只打了7场球,最终到手的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,但是7位数的保底收入必然是有的。
多说一句,对于马龙和樊振东这种层次的运动员,乒超联赛的收入还算不上大头,毕竟名气在那摆着,很多商业代言纷至沓来,这部分收入属于商业机密,我们只能天马行空的想象了。不过从巅峰期张继科年收入6000万的体量来推算,马龙和樊振东的收入也足够可以了。最起码比一般的运动员收入高出不少,而我们吃瓜群众就更没法比了,还是知足常乐吧。
最后,感谢阅读第六人文章,喜欢请点赞、转发和关注第六人。